推进上海航运保险业发展
2014-6-27 9:18:53 来自:航运交易公报   已有 人参与 发表评论
  自2009年以来,上海航运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国仅有的人保、太保等7家专业性航运保险营运中心均落户上海。2009—2012年,上海船舶险市场规模从6.8亿元增至22.62亿元,4年增加2.32倍;货运险市场规模从11.7亿元增至13.39亿元。去年三季度末,上海地区船舶险保费收入达21.6亿元,占全国市场46.8%;货运险保费收入达11.15亿元,占全国市场13.59%。但是上海离国际航运保险中心还有距离。

  差   距

  伦敦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航运保险中心,也是通过市场力量形成的航运保险中心。虽然其港口货物吞吐量不及上海的1/10,但航运保险保费占全球22%,更是集中全球67%的船东保赔协会保费,对世界航运保险业影响巨大的劳合社和伦敦保险协会都在伦敦。目前,劳合社的航运保险业务约占总业务的21%,世界上约13%的航运保险业务由劳合社承保,其制定的“协会货物条款”(ICC)和“协会船舶定期保险条款”(ITC)至今为世界航运保险业普遍采用。伦敦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集聚航运保险产业链的大量要素,如专业人才、直保机构、再保机构、经纪人、代理人、公估人、海事仲裁机构等。

  新加坡是新兴的航运保险中心,由政府积极推动形成。政府不仅提出一套完整的航运及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更出台从企业牌照、企业税收、资金流动、个人所得税、离岸航运保险到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的一揽子航运保险支持政策,有效提升新加坡国际航运保险中心地位。同处亚太地区,新加坡的经验对上海发展航运保险业有较大借鉴价值。

  上海航运保险业与上述国际航运保险中心仍有相当差距。

  一是航运保险与上海航运市场规模不匹配。上海航运保险保费仅占世界航运保险费的1%左右,尤其是保赔保险,即使像中远集团、中海集团这样的大型国有航运企业,其80%左右的保赔保险份额也投到了国外。

  二是险种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船舶险和货运险,保赔保险涉及较少,新型航运保险则更少。所谓新型航运保险是指针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发展需要而开发的保障港口、物流、船舶经纪、船舶租赁等领域的保险业务。

  三是主体比较单一。主要以内资保险公司为主,外资航运保险公司、航运保险再保险公司、航运保险经纪公司、代理公司、专业公估公司等产业链成员数量较少,不能形成有效合力。

  建   议

  一是以上海保险交易所筹建为契机,大力发展航运保险相关主体。上海保险交易所正在筹建阶段,建议可以将航运保险纳入交易范围,交易的品种既可以包含标准的航运保险合同,也可以包括航运再保险产品,还可以包括离岸航运保险,撮合航运保险各方当事人,为航运保险交易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成立新的保赔协会是另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中国只有一家保赔协会——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这与中国航运业规模不相匹配。尤其是中国民营航运企业的几千艘中小吨位船舶和一些老龄船舶,它们的风险和责任无法或难以得到中国的保险公司的保险,不得不到国外买保险。因此,时机成熟时成立上海中小船东保赔协会,既能解决其投保难题,又能补上保赔业在上海国际航运保险中心建设中的空缺。其他航运保险相关主体还包括再保险机构、公估机构、经纪机构等。

  二是强化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线。中国保监会不久发布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通知,首次允许行业协会报备条款。从保险经营链条来看,条款是源头,也是行业标准的体现之一,建立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开展制定航运保险协会条款,参与全球航运保险的标准制定,除传统航运保险外,还应重点开发新型航运保险产品。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吸引高端人才。从财政角度,可设立航运保险专项基金,利用财政补贴鼓励发展航运保险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如航运中介、保险协会、保赔协会等。税收政策方面,可将营业税免征范围扩大到码头综合保险、离岸能源保险、承运人责任险等,减免航运保险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很多航运保险业务都涉及外汇,尤其是离岸航运保险业务,因此针对航运保险运营过程中涉及支付的外汇资金,应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减少外汇管制,允许航运保险相关资金自由跨境流动。建立针对高端人才的所得税减免、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高端航运人才流入。

关键字:
航运保险 
共有
人表态






高兴 难过 愤怒 搞笑 无聊 无语
 
我要评论:
网名:
邮箱: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航运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友评论
共有
人参与
 

航运工具

更多
关注航运在线微博: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