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徐卫国:穿行于风口浪尖守望生命
2018-12-10 11:11:54 来自:解放日报   已有 人参与 发表评论
 

上图:徐卫国在驾驶室外瞭望海况。

 

“承载使命,守望平安”——这八个字是现任东海救助局救助船队船长徐卫国的微信签名,这个签名多年未变。

 

1994年,19岁的徐卫国加入上海救捞局,他的想法很简单——救助船平时在岸边待命,船员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同时,救捞局船队有远洋拖带任务,年轻人能出国开眼界。那时的他没想过多年后,自己会把身心都献给祖国的海上救助事业,成为先锋模范,成为许多人眼中的英雄,成为东海上生命的守望者。海上的岁月,让男人成熟。

 

努力提高救助成功率

 

徐卫国始终记得第一次救助失败时的场景。那是1995年年初,一艘渔船遇险,等救助船从码头开到现场,渔船已经沉没,船上渔民全部失踪。徐卫国和同事们搜索了半天,却只捞上两具遇难者的遗体。

 

那是徐卫国第一次离死亡那么近,他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恐惧、难过、自责,各种负面情绪占据了他的身心。他仿佛看见了死者白发父母涕泗横流,年轻妻子痛不欲生的场景。他在心里反问自己:“我是来救人的,为什么没救成?如果早点到能否救到人?”接下来的几天,他每天做噩梦,那份没救上人的遗憾始终留在他的心里。

 

自那以后,徐卫国一直思考如何提高海上救助的成功率,他仔细观察,认真总结,不断成长。利用闲暇时间,他把船上所有进口设备的英文说明书翻译成中文,还背得滚瓜烂熟,既提高了英语水平,又熟悉了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像了解自己身体一样了解它们。

 

2003年,中国救捞体制改革,救助与打捞分家,救助局成了独立的事业单位,将所有精力投入海上救助当中。改革后,国家对海上救助更加重视,提出了“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候发挥关键作用”的新要求。救助船也从码头待命,改为在主要交通航道和事故多发地待命。

 

怀着对新单位的憧憬和弥补此前遗憾的愿望,徐卫国义无反顾地选择成为专业的救助人。新时代和新单位给了年轻人更多机会,让徐卫国很快冒了出来——32岁时,他成为东海救助局最年轻的救助船船长;40岁时,他带头成立劳模工作室,成了学术和实践研究的带头人。

 

即使海上救助工作繁忙,他依然带领工作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申请了一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实施了十多项船舶小改革项目,在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十余篇技术研究论文。“既然成立了工作室,就该有所作为。”这是徐卫国内心最质朴的想法。

 

把船员“拧成一股绳”

 

船舶遇险,往往是因为遇上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或者驶入了暗流涌动、礁石林立的复杂海域,救助人前往救援,自己的危险性并不比遇险人少。

 

徐卫国常说,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在坚持中看到希望,在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海况面前,救助人必须去寻找和等待那稍纵即逝的机会,比如浪平的一瞬间,或者风小的一刹那,但能否抓住机会靠的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考验的是船长的指挥和协调能力。

 

每次执行任务的路上,徐卫国都对基本情况有个判断,评估所有的风险,制定初步方案并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分配任务时,他会非常细致地把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每一步如何应对都告诉船员。

 

熟悉徐卫国的船员都用“特别稳”来形容他。危急的关头,船长的举手投足、甚至一个微小的表情变化,都会影响到团队的情绪。而徐卫国每次总能指挥若定,看到船长这么镇定,边上的船员也不那么紧张了。

 

徐卫国平时喜欢和船员聊天,他对每位船员都非常了解,开展救助时,他给每个人安排适合自己的角色,让“好钢用在刀刃上”。他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年轻同志,并且从来不会责备船员做得不好,总是鼓励他们,帮他们建立自信。经徐卫国带教,5名船员成为救助船长,20多名船员成为救助骨干和岗位尖兵。

 

轮机长陈显报2003年起就经常与徐卫国共事,他觉得徐卫国有把船员“拧成一股绳”的力量。“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比较和蔼,说话语气平和,像和兄弟谈心,我没见过他和任何人发脾气。即使当了船长,获得很多荣誉,他也从不骄傲,不摆架子,把我们都团结在他周围。”陈显报这样评价。

 

就是这样的船长,带领着团队在东海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11年,“JADE”轮走锚触礁搁浅,摇摇欲坠,船上12名外籍船员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周围海域礁石林立、暗流涌动,救助船难以靠近,徐卫国果断说服外籍船员施放救生筏逃生,并派遣救助艇前往救援。在恶劣的大风浪中,徐卫国驾驶救助船挡在救生筏和救助艇的上风口,帮助救助艇接应救生筏,最终,成功将12名遇险外籍船员全部救起。

 

2016年,强热带风暴突袭东海,装载2.4万吨煤炭的散货船“金海西”轮遇险走锚,不断靠近海底沉船和中日海底光缆。由于“金海西”轮的锚链还拖在水中,救助船螺旋桨有碰到锚链的可能,无法直接靠近。徐卫国在考虑风压、流压、锚链位置等因素后得出了安全距离——5米。当时海面风力达9—10级,浪有5—6米高,船单侧横摇幅度接近40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卫国驾船靠近“金海西”轮,始终保持10米左右的相对距离,足足坚持了1小时,最后在离海底光缆0.5海里的地方成功带缆成功,将船拖至安全海域,船上25人全部获救……

 

“救人一定要救活人”

 

2010年以来,徐卫国执行抢险救助任务100多次,救助遇险人员200余人,救助遇险船舶价值数十亿元。“JADE”轮救援、“DANUM165”轮救援、神舟十号飞船外围保障、“金海西”轮救援、马航MH370客机水下搜救、“桑吉轮”救援……东海海域的重大救助和保障任务中,几乎都有徐卫国的身影,穿行于风口浪尖“手把红旗旗不湿”,徐卫国无疑是东海弄潮儿。

 

在海上待命时,徐卫国也会看书打发时间,他爱看三国,最佩服忠义两全的关云长,这是他心中的英雄形象。记者问他自比关云长如何,他笑称只有肤色比较像。徐卫国从未把自己当成英雄,他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细,他只是遵循着内心那个声音——“救助一定要有作为,救人一定要救活人!”

 

经常有人问徐卫国,是否想过换工作,他总是回答,“哪有比海上救助更有挑战和意义的工作?”对他来说,每次多救一人,多帮一人都很有成就感,自己也活得越来越明白。

 

唯一的遗憾的是,自己陪妻子和儿子的时间太少了。2003年改革后,救助船在海上待命,徐卫国一年出海时间超过280天,人手紧张的时候,11个月不回一次家。刚开始的时候,妻子也质疑、埋怨过他的选择,担心这份工作太危险。但当妻子看到那些获救者劫后余生的神情,看到许多被救的人泪流满面跪地拜谢,她一下子理解了丈夫工作的意义。徐卫国很感激妻子的理解,“回家了就多帮老婆干点家务,多陪陪儿子和老人,我是上海男人,在家也很勤快的。”他笑着说,想要轻松一点,但却明显流露出对妻儿的歉意。

关键字:
船长 徐卫国 
共有
人表态






高兴 难过 愤怒 搞笑 无聊 无语
 
我要评论:
网名:
邮箱: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航运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友评论
共有
人参与
 

航运工具

更多
关注航运在线微博: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