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船厂,城市孤儿
2019-12-19 8:50:51 来自:WHatplus   已有 人参与 发表评论

  从黄鹤楼出发,一小时30分钟。从中山公园出发,一小时30分钟。从归元寺出发,一小时40分钟。从光谷出发,2小时。

 

  坐上514路公交,离开三环,走到和平大道尽头再绕过工人村,一路颠簸抵达终点站。

 

  这里是青山区的边界,天兴洲的南面,长江的拐角。

 

  这里走过近70年风雨,115万平土地下埋藏上世纪工业帝国的骄傲。一条条巨轮以这里为起点,一路乘风起航,驶向大海,前往世界各地,展开它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现在,它有一个被人遗忘的名字——“青山船厂”。

 

  青山船厂因造船厂而得名,曾是整个湖北最大的民用船舶制造厂。

 

  随着2008年左右的金融海啸开始,船厂显现出盛极之下的疲态。紧接着世界范围内钢铁工业衰落,更是雪上加霜。

 

  70年,建造630船舶,出口218艘。

 

  风光陌路的2018年,它迎来自己的终幕。随着最后一艘船的交付,身为中部地区最大船厂的它,彻底退出造船业,转身成为一个集装箱集散中心。

 

  走进这里,沿路两侧的6楼老屋正在刷新墙面,昔日国企大哥后花园,如今颇让人唏嘘。

 

  厂房车间如今大多已经闲置,堆积无用的钢材丢在仓库里慢慢生锈,宛如老态尽显的巨兽,一声不响地盘卧在原地。偌大的厂房会传来零星的巨大轰鸣,白色的电光反射在厂顶。

 

  道路尽头的船厂大门总是第一个吸引来人目光。

 

  宽敞的大门正午阳光下略显凄清,临到午休时分也只有偶尔几名身着统一灰蓝色制服的工人进出大门。

 

  鼎盛时期的船厂大门,每到上下班,老式自行车大军蜂拥而出汇聚成吱吱呀呀的洪流,曾是时代中最美的画面。

 

  往前走两步的车站边,曾经的旧大门填上了水泥。因为门口狭小,容纳不下众多员工的进出,在黄金年代被放弃。门口的空地和小花坛变成后来小孩子们游戏的场所。

 

  同样被废弃的足球场,最近几年无人打理,不知名的野草野树已经蹿到一人高。

 

  紧挨着足球场的船厂菜市场里,过去生意好到摊贩从门头挤到门尾的日子,已经是昨日黄花。放眼望去,空荡市场内小店门窗紧闭,大多摊位上堆积厚厚一层灰尘。

 

  蜷缩在青山一角的船厂,眼看家门口建二、红钢城日新月异,老态尽显的它,悄然离开了与时代的谈判桌。

 

  船厂的生活总是显得清闲缓慢。

 

  大街上人烟凄清,大多是大好青春付诸于此的老人。结伴卖菜,或是路上偶遇寒暄,剩下集聚街边下棋打牌。

 

  烟囱、吊车、管道、起重机、货箱……蒸汽朋克风的元素自然而然出现在视野中,光怪陆离的魔幻现实主义早已让船厂居民见怪不怪。

 

  向阳路1号,居民区向阳小区内楼下小花园被玩成了QQ农场,桑树、冬枣、鸡冠花、菜薹、生菜……纵横交错的小道,将高低层叠的绿折叠成归园田居的惬意。一旁被拆迁的平房区,荒地间也铺上绿色绒毯。

 

  车站旁的两三层筒子楼自带北方工业感,布局与大学不遑多让。贯穿的走廊将房间串起,一层一间的公用厨房与浴室都极具年代感。在这里,门口洗衣酒水日用品的手写广告牌,和阴暗永不缺席。

 

  下午一点半,小区和厂门就会响起船厂自己的新闻播报。喇叭有一些杂音,声音也会忽大忽小。职工们会就此出发,陆续返厂。

 

  天气好时从江堤眺望,一眼就能看到横亘江心的天兴洲。从石化伸出的几十根粗细不一的各色管道越过未经打理的草坪,没入长江,将油气最终送到天南地北。

 

  沿路码头时刻监视管道状况,“10m内禁止停车”的标识反复进入视野,驾校车缓慢从堤下路过,江面上传来汽笛的呜咽……

 

  船厂幼儿园的门牌风雨侵蚀下褪去颜色,紧闭铁门也落上锈色。

 

  因为适龄儿童不断减少,当年3所中小学也整合成青山小学与青山中学。

 

  10年前大排长队的跛子烧烤,船厂人来来走走,十几年留在原地的它日渐冷清。

 

  一板猪肉,一板土豆,两串鸡翅,一杯啤酒……单纯孜然与油脂的堆叠,还是让人怀念炭烤炉子烟熏火燎的香气。

 

  生活在老旧片区的人,一草一木都能勾起记忆角落的涟漪。

 

  从船厂幼儿园一直上到青山中学的雪晴,还记得坐在父亲自行车后座总被卡脚的痛,深夜高烧坐在船厂医院挂点滴的热。

 

  路过原本在大门处早已拆迁的露天菜市场,总有风呜呜吹过。隔三差五,家家总是要拉着自己,去菜场对面比划尺寸、扯块新布做睡衣。

 

  在船厂度过自己20年时光的赵岩,最爱和几个小玩伴溜进平时大门紧锁的足球场,东躲躲西转转,也混入夜晚的人群,聚在球场看一场露天电影。或是趁着3月3龙抬头,走上江堤薅点地菜煮鸡蛋。

 

  时隔已久,总是出来赶人的管理员大爷,再也没有从门里出来。当初的小伙伴,也没能整齐重聚。

 

  小学旁长年照不进阳光的三栋老楼组建的“黑三角”,铁板烧小推车、糖人画、搅搅糖、小卖部承包小学生5元的购买力。

 

  对面的公园,未被改建成老年活动中心时,留下放学后和同学单纯疯闹的回忆。

 

  爬上假山,凉亭里聊得漫无边际。山下水池里的小泥鳅,总能轻而易举逃离追捕。乒乓球台,翻来覆去等不到自己上场。

 

  同在角落里的青山石化,和船厂称得上难兄难弟。每一个船厂人的生活边界总是要把石化包含其中。

 

  曼露矿泉水和盐汽水总是不经意间出现在生活角落,三岔路口的无骨鸡柳和油炸鸡架总是夺魄勾魂,开到恩施街的李李麻辣烫在这落下第一家门面,游泳池与消失的剧院清凉整个夏日暑气,不翼而飞的大象鼻子滑滑梯总让无数人磕鼻子碰脸。

 

  家住向阳小区的李伟伦每当新船下水时,总会跟着大人蹭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里。这个造出“东方之星”号的地方,“船厂小姐”礼仪队和船头大红花总是永不变的流程。

 

  元宵舞龙舞狮队总在这里敲响第一声锣鼓,沿着一路灯火,人群蜂拥里扯下第一个元宵灯谜。

 

  旧大门的旁边曾是露天的水泥篮球场。职工们曾会打这里组织篮球赛,或者拉起网子打起羽毛球。坐在台阶上的他,会坐在水泥台阶上,看着年轻人挥汗如雨。

 

  70年光影, 让一个青山区由盛转衰,再从沉寂里复苏成充满朝气的崭新面貌。

 

  褪色了的船厂村,被时代抛下,成为城市孤儿,变成退休老人的港湾、斗志全无年轻人的温床,更多的年轻人则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仿佛又自得其乐,没有任何变化……

关键字:
青山船厂 
共有
人表态






高兴 难过 愤怒 搞笑 无聊 无语
 
我要评论:
网名:
邮箱: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航运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网友评论
共有
人参与
 

航运工具

更多
关注航运在线微博: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