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19 13:21:51 | 来自: | 江苏海事发布 | 已有 | 人参与 | 发表评论 |
船吸,又称船间效应,当两艘船平行向前航行时,在两船中间的水比外侧的水流得快,中间水对两船内侧的压强减小,在外侧水的压力作用下,两船渐渐靠近,最后相撞。
船吸事故多因疏忽距离与速度控制引发,在长江等狭水道航行的船舶更易发生船吸,为此,现实中对船吸风险进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
1.1912年“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相撞
1912年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奥林匹克”号与小巡洋舰“豪克”号在海上并行航行。两船距离仅100米时,“豪克”号突然失控撞向“奥林匹克”号船舷,酿成重大海难。调查发现,两船间水流加速导致压强差,形成“船吸”效应,最终引发碰撞。
2. 2021年长江口岸油轮与货轮碰擦
一艘载运7万吨铁矿的货轮在追越油轮时,因横距不足(仅40米),船吸作用导致油轮船艏突然偏转,与货轮右舷后部发生碰擦。事故险些引发油品泄漏,更加凸显了船吸在狭窄水域的危害。
3. 长江江苏段典型船吸事故
2022年,“大庆**”轮与“江泉**”轮因横距过近(仅60米)、航速差小(1.8节),并行时船吸效应加剧,最终碰撞。类似事故中,重载船因船体水下面积大,船吸力更强,风险更高。
二、船吸现象的原因
1.水流速度差异
两船间狭窄区域水流加速,压强降低;外侧水流慢,压强较高。压力差将两船推向中间
2.船体结构影响
船舶首尾为高压区,中部为低压区。小船追越大船时,易被大船中部低压区吸引而失控。
3.叠加效应
航速越快、船型越大、横距越小,船吸力越强。重载船因水下侧面积大,船吸力矩更显著。
4.船吸的隐蔽性
不同于直接碰撞,船吸往往导致船舶“自动偏航”,舵手难以及时察觉,尤其在夜间或繁忙航道。
三、避免船吸指南
1. 保持安全距离
追越时,横距至少为大船船长的1倍,深水区建议大于两船船长之和。避免在弯道、浅滩等复杂水域追越,提前选择平直、宽阔航段。
2. 调整航速策略
对于被追越船,应主动减速以减少并行时间,降低船吸作用时长。对于追越船,应适当加速以增大航速差,缩短并行过程。
3. 规范操作流程
追越前应通过VHF与被追越船沟通,明确避让意图。若发现船吸迹象,追越船应立即停车或倒车,被追越船可短暂加速以增强舵效。
4. 注意特殊场景
小船与大船并行时,小船更易受船吸影响,需格外警惕大船中部低压区。对于重载船,因船体水下面积大,需预留更大安全余量。
并行追越莫心急,横距速度要算计;
狭弯浅滩避风险,沟通减速保平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