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20 14:00:40 | 来自: | 上海海事发布 | 已有 | 人参与 | 发表评论 |
6月3日凌晨,太平洋中部海域,距离美国阿留申群岛西南约300英里处,一艘名为“Morning Midas”的滚装船冒出滚滚浓烟。这艘从国内港口驶向墨西哥的货轮载有3048辆汽车,其中751辆为新能源车。
船员最初发现装载电动车的甲板冒出浓烟后立即启动灭火系统,但最终无法控制火势,22名船员被迫弃船。这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又一起滚装船严重火灾事故。
事故频发
全球滚装船火灾敲响警钟
2025年6月3日的Morning Midas滚装船火灾并非孤例。近年来全球滚装船火灾事故频发,造成的损失令人震惊。
2023年7月25日,日本所属的汽车运输船Fremantle Highway在荷兰阿姆兰岛附近起火,船上载有3783辆汽车。船上23名印度籍船员中,16人被直升机救出,7人跳海逃生,1人死亡。
2022年2月,日本“Felicity Ace”号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发生大火,调查怀疑电动汽车电池自燃加剧了火势。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故揭示了一个严峻现实:随着全球汽车贸易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迅猛增长,滚装船火灾风险已成为海运安全的重要挑战。
火势蔓延的“帮凶”
PCTC存在的结构风险、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隐形炸弹”以及落后的管理体系是火势蔓延“帮凶”的关键。
1
PCTC结构风险
PCTC结构设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狭窄的车辆间距(不足0.5米)阻碍了通行与救援,加之消防通道设计或管理失效,一旦发生火情,极易导致火势在密闭空间内快速蔓延。同时,高密度的车辆载运模式与封闭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如同“风险放大器”,使得初期可控的火情迅速发展为灾难性事故。其中,烟雾在多层结构内无法及时排出并快速积聚,成为致命威胁。
2
“隐形炸弹”
中东航线甲板高温(60~80℃)远超锂电池安全阈值(40~60℃),成为热失控的天然催化剂。一旦短路触发,电解液将迅速分解释放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数秒内温度飙升至1000℃以上,引发爆燃性强、易复燃的剧烈火灾。传统灭火手段更适得其反:海水等水基剂会催化电池反应,加剧热失控;即便压制明火,也需持续冷却48小时以上深入电芯阻断反应,否则必然复燃。高温环境、链式反应与灭火失效,构成锂电池海运的三重绝境。
3
落后的管理体系
现有火灾预警体系存在显著缺陷:传统的感烟探测器对早期火情反应迟钝,难以捕捉关键初燃信号;部分船舶甚至依赖船员进行低效、间隔性的温度和气体浓度人工测量,整体预警能力严重滞后。
此外,应急处置环节也暴露严重不足:船员普遍缺乏对现代动力电池(尤其是锂电池)热失控特性及连锁反应的专业认知;常规的应急演练往往流于形式或与真实火情场景脱节,导致事故发生时,人员难以做出科学、快速、有效的响应。
预警失效叠加响应不力,构成了灾难性后果的双重短板。
防火关键
分区管理与技术防控并举
01
防火分区隔离要求
1. 防火隔离分区必须相互完全阻隔。
2. 在海上运输途中,各层水密门、上下道门、活动坡道上的气密门必须完全关闭,确保分区阻隔。
3.一旦某分区失火,必须能及时关闭隔离设备并切断通风,阻止火势蔓延。
02
车辆装载规范
分区装载: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必须分区域装载,禁止混装。
安全间距(新能源车): 动力电池车之间需保持:
左右间距:30厘米以上
前后间距:40厘米以上
捆绑带破断拉力≥20kN,宽度≥50mm(国标GB/T 31083—2014)
支架需采用-20℃低温钢,额定载荷≥2倍车重
楔木高度≥轮胎半径1/3,角度37°固定
装载规范引自:
《集装箱运输新能源汽车绑扎方案及可靠性分析》(纪鹏飞,《世界海运》,2024);日本船级社《电动汽车安全运输指南》(2023);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电动汽车安全运输建议》(2023)
03
装船前车辆检查要求
* 禁止装船情形:
* 燃油车:存在燃油泄漏。
* 新能源车:存在电池损伤或电解液泄漏。
* 状态要求: 所有待装车辆必须处于完全熄火断电状态。
04
运输途中管理要求
SOC范围限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需控制在20%~50%之间,以降低热失控风险。混动车型的燃料箱液位不得超过其容量的1/4且总量≤250L
实时监测系统:需安装独立于车载BMS的传感器装置,持续采集电池电量、电压、电流、温度数据,并通过船舶网络传输至数据监测服务器。一旦数据超过阈值(如温度>60℃)或出现频繁波动,系统自动触发声光报警。
依据文件:
1、《上海港锂电池类危险货物水路运输指南》
2、《关于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运输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交运发〔2024〕113号,2024年9月十部门联合发布)
3、专利《一种PCTC船运载新能源汽车过程中电池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CN202411518957,2025年1月)
请拿好这一份防火小提示!
1.严控装车前车况及电量
2.科学分区隔离延缓火势
3.热成像气体探测器早期预警
4.配备高效专用消防系统
5.高频实战演练提升应急能力



